余淼杰:深挖组合政策潜能 今年中国经济增速仍有5.3%的潜力

来源: 2020-05-28 21:02:47
  

今年没有提出全年GDP增速目标,最主要的原因在于避免为了保经济增速的数字而争数字的情况。假设中国今年给定一个具体的GDP增速目标,那么各地政府可能就会为了这个数字而努力,这样就可能变成“为数字而增长”。如此一来,地方政府的工作就会相对比较被动。

但是,不设定具体的GDP目标并不代表着中国经济出现了困难。我认为中国经济以目前的状态,全年保证在3%的经济增速是没有问题的。一季度GDP增速下降6.8%,第二季度之后如果每个季度都能达到6.5%的经济增长,那么全年实现3%的经济增速客观上是没有问题的。

如果积极的财政政策、稳健的货币政策以及更加开放的国际政策,这三大政策的发力比较好的情况下,今年的GDP也有望达到更高的经济增速。如果各种潜力可以被充分激发出来,我认为也不排除今年的经济增速能到5.3%左右。之所以这么讲,我认为如果第2-4季度的GDP增长率能分别达到8%、9%、10%或者更高一点的话,那么全年的经济增速就有望达到5.3%左右。如果全年经济增速能达到5.3%的话,那么在“十三五”期间,中国就能充分地实现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目标。

但是,我们不能为数字而增长,保就业是最重要的。所以,今年中国决定不设定具体的GDP增长目标,这也体现了更加灵活的政策调控。通过保中小企业这类市场主体,保证新增就业,实现居民稳定的收入,这才是当下最重要的工作,而不是片面追求一个漂亮的数字。

就业目标的下调,与疫情冲击下全球经济增长放慢大背景相匹配

相较于去年,今年的就业目标、失业率、CPI等数据都进行了调整,我认为今年的具体目标不能简单地和去年相比,因为去年除了中美经贸摩擦以外,全球经济并没有碰到太大的“黑天鹅事件”事件,而今年全球都受到了新冠疫情的负面冲击,所以直接比不合适。

今年,全球范围内各经济体受到新冠疫情冲击影响,其他主要经济体的经济面临着很大的下行压力,甚至有些国家还会出现较大的经济衰退。在这背景下,中国如能保持中速的经济增速已属难能可贵。所以,适度下调各项经济指标目标,也体现了政策调控的科学性,这与疫情下全球经济增长相对放慢并出现衰退迹象的大背景是相匹配的。

全年新增就业目标的下调主要是考虑在疫情冲击下,许多企业因面临着经济前景的不确定性,不太愿意大幅度招新扩工。当然,如果随着“稳预期”工作的进一步开展,那么可能年度的新增就业数也有可能超过今年设定的就业目标。

财政赤字货币化最怕的是开了变相“印钱”的先例

今年的赤字率拟安排在3.6%以上,我认为这个赤字率是有利于中国经济的发展的。通常国际上公认将赤字率控制在3%之内比较稳健,但非常时期应有非常之举。目前积极的财政政策已成为各经济体抗击疫情、复苏经济的最重要政策工具。相较于欧美以及其他与中国规模相近的发展中国家而言,中国拟安排3.6%以上的赤字率其实已经是比较稳健的措施。在不受疫情影响的情况下,去年美国赤字率已达4.6%,所以,今年受疫情影响,中国把赤字率设置提到3.6%左右,就国际比较而言,其实一点都不高。

今年的抗疫特别国债以及部分专项国债筹集的资金,将通过特殊的转移支付机制由中央转移到地方,这也说明了中央对地方抗疫工作的切实扶持。这种特殊的转移支付机制,也更好的说明了全国一盘棋的格局,一方有难,八方相助的大格局,这同时也体现了中国社会主义制度的优越性,在地方遭受到疫情冲击的情况下,各地方背后有强大的中央政府支持,这能够帮助他们顺利渡过难关。而将抗疫资金直接落实到县级水平,主要是因为县级组织自古以来就是我国经济运行最重要的基层组织层面。县级经济活了,全国经济就好了。同时,这也是中国政府强治理能力的一个有力体现,真正实现政策“纵向到底、横向到边”。

特别国债的发行方式多种多样,一种是直接的货币化,由央行直接买单,另一种是间接通过市场来发行。财政赤字货币化的直接成本是会引发通货膨胀的担心,因为这相对于央行直接撒钱,不利于人民币币值的稳定。不过,当前不必担心会有较明显的通胀。如果国家不采取经济的财政政策和相对宽松的货币政策的话,我更担心今年会出现通货紧缩。理由很简单,因为疫情,大家都“宅”在家中,消费需求相对下降;同时,企业如果没有充分的复工复产,供给下降。整个经济面会萎缩,从而出现通货紧缩。现在好在有了双松的财政、货币政策,哪怕把物价拉升一点,也不会造成明显的通货膨胀。所以,我对财政赤字货币化的真正担心是这样做开了个坏的先例,破了规矩,以后就相当于可以变相地开动“印钞机”印钱,这是最要不得的。

今年,其实中国用于恢复经济发展的财政资金是相对比较充裕的,这其中包括了原来的20万亿左右的财政收入,再加上3.76万亿元左右的财政赤字,那么再加上发行1万亿的抗疫特别国债,以及3.75万亿的地方专项国债,总共将近30万亿的人民币对拉动中国经济的增长,稳定中国经济将起到至关重要的作用。

新基建投资有利于中国经济迈向工业3.0时代

今年的政府工作报告中出台了很多对中小企业的帮扶政策,特别是减免税收、减免租金等扶持方式,这种扶持方式对中小微企业纾困非常重要。这些中小微主体是在政府工作报告中多次被强调要把握的市场主体,市场主体保住了,就业就保住了,居民的收入也就会有所提升,所以这几者的关系是相辅相成,互为一体的。

我认为发行地方专项债券明显有利于促进地方经济的发展,这笔钱可以用到两个方面,一方面用到抗疫工作中,保民生,促消费;另一方面可以用到新基建投资,有助于拉动中国经济的长期发展。同时,投资各类基建对债务资金收回也比较有保证。

发展新基建的好处是“争千秋”、抢未来。这是因为发展新基建能更好地实现工业化和信息化的紧密结合,推动中国经济的发展需要靠新型城镇化、工业化以及信息化三化融合。新型基础设施特别是5G、AI、智能充电桩等领域,这些既有别于传统的基础设施,又有助于保证中国经济的长期发展,促进中国经济迈向工业3.0时代。

十四五规划应全面体现深度挖掘中国经济发展的四大原动力

今年的政府工作报告强调要打好脱贫攻坚战,实现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目标。在面临疫情负面冲击的情况下,要达成这个脱贫目标,就要保证有充分的资金投入。因此,为保证充分的资金投入,我们通过扩大财政赤字率以及发行地方专项特别国债,并且通过特殊转移支付机制向地方倾斜,通过这些政策来保证中国能充分的资金来对冲疫情影响,那么就能较好地完成脱贫目标。

对于“十四五”规划的期待,我认为“十四五”规划应全面体现深度挖掘中国经济发展的四大原动力。何为四大原动力,即规模经济、全产业链配套、人才红利和制度红利。如何更好地实现规模经济这个大市场?有多个方面必须在十四五规划中加大投入力度。第一,要构建国内开放的统一大市场,打破地区的贸易壁垒,促进要素的自由流动,要素的自由流动包括人力、土地、资本、数据等的自由流动,特别是劳动力的自由流动,需要进一步取消户籍的约束,使得人才可以跨地区流动。第二,要进一步推动改善营商环境,中国目前营商环境排名在过去几年不断跃升,但还可以进一步简政放权,更好地促进贸易的自由化和投资的便利化,来实现营商环境的改善。第三,要构建统一开放的国内大内场,还应提升老百姓的可支配收入,进一步减税降费就是很重要的手段。上面提到的所有工作都是挖掘规模经济的重要抓手。

本文为网易研究局独家稿件,不构成投资决策。

责任编辑:hnnew003
我要评论查看所有评论
昵称:

 遵守中华人民共和国有关法律、法规,遵守《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管理规定》。

 尊重网上道德,承担一切因您的行为而直接或间接引起的法律责任。

 您在中国线下网发表的言论,我们有权在网站内转载或引用。

相关新闻

版权与免责声明:

1 本网注明“来源:×××”(非中国线下网)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本网不承担此类稿件侵权行为的连带责任。

2 在本网的新闻页面或BBS上进行跟帖或发表言论者,文责自负。

3 相关信息并未经过本网站证实,不对您构成任何投资建议,据此操作,风险自担。

4 如涉及作品内容、版权等其它问题,请在30日内同本网联系。

中国线下网广告服务中心

广告热线: